常用的退火工藝有
- 發(fa)布時(shi)間:2023-11-02 14:21
- 訪問(wen)量:0
【概要描述】完(wan)全退火(huo)。用以細(xi)化中(zhong)、低(di)碳(tan)鋼經鑄造、鍛壓和焊接后(hou)出現的力(li)學(xue)性能不(bu)佳的粗大過(guo)熱組織(zhi)(zhi)。將工(gong)件加(jia)熱到鐵素體(ti)全部(bu)轉(zhuan)變為奧氏(shi)(shi)體(ti)的溫度以上30~50℃,保溫一(yi)段時間,然后(hou)隨(sui)爐緩慢冷卻(que),在冷卻(que)過(guo)程(cheng)中(zhong)奧氏(shi)(shi)體(ti)再(zai)次發(fa)生轉(zhuan)變,即可(ke)使鋼的組織(zhi)(zhi)變細(xi)。
常用的退火工藝有
【概要描述】完全(quan)退火。用以細化中、低碳鋼(gang)經(jing)鑄造(zao)、鍛(duan)壓和(he)焊接(jie)后出現的(de)力學性能不佳的(de)粗大過(guo)熱組織。將工件加熱到鐵素(su)體(ti)全(quan)部(bu)轉變為奧氏體(ti)的(de)溫(wen)(wen)度以上(shang)30~50℃,保溫(wen)(wen)一段時(shi)間(jian),然后隨爐緩慢(man)冷卻(que),在冷卻(que)過(guo)程中奧氏體(ti)再次發(fa)生轉變,即可(ke)使鋼(gang)的(de)組織變細。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發布時間:2023-11-02 14:21
- 訪問量(liang):0
①完全退火。用以細化中、低碳鋼經鑄造、鍛壓和焊接后出現的力學性能不佳的粗大過熱組織。將工件加熱到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以上30~50℃,保溫一段時間,然后隨爐緩慢冷卻,在冷卻過程中奧氏體再次發生轉變,即可使鋼的組織變細。
②球化退火。用以降低工具鋼和軸承鋼鍛壓后的偏高硬度。將工件加熱到鋼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上20~40℃,保溫后緩慢冷卻,在冷卻過程中珠光體中的片層狀滲碳體變為球狀,從而降低了硬度。
③等溫退火。用以降低某些鎳、鉻含量較高的合金結構鋼的高硬度,以進行切削加工。一般先以較快速度冷卻到奧氏體最不穩定的溫度,保溫適當時間,奧氏體轉變為托氏體或索氏體,硬度即可降低。
④再結晶退火。用以消除金屬線材、薄板在冷拔、冷軋過程中的硬化現象(硬度升高、塑性下降)。加熱溫度一般為鋼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下50~150℃,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應使金屬軟化。
⑤石墨化退火。用以使含有大量滲碳體的鑄鐵變成塑性良好的可鍛鑄鐵。工藝操作是將鑄件加熱到950℃左右,保溫一定時間后適當冷卻,使滲碳體分解形成團絮狀石墨。
⑥擴散退火。用以使合金鑄件化學成分均勻化,提高其使用性能。方法是在不發生熔化的前提下,將鑄件加熱到盡可能高的溫度,并長時間保溫,待合金中各種元素擴散趨于均勻分布后緩冷。
⑦去(qu)應(ying)力退(tui)火。用以(yi)消除(chu)鋼(gang)鐵鑄件和焊接件的內(nei)應(ying)力。對于鋼(gang)鐵制品加熱后(hou)開(kai)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(yi)下(xia)100~200℃,保溫后(hou)在空氣中冷卻,即(ji)可消除(chu)內(nei)應(ying)力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2023-11-02

2023-11-02

2023-11-02

2023-11-02
本司將致力于不斷(duan)的(de)(de)改進產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生(sheng)產(chan)(chan)(chan)工藝和品(pin)質,并(bing)且不斷(duan)的(de)(de)發展新的(de)(de)產(chan)(chan)(chan)品(pin)去保持市場(chang)的(de)(de)競爭能力。正朝(chao)著現代企業(ye)的(de)(de)方向與時間一同前進。以“真誠、務實、優質、高效(xiao)”為企業(ye)宗旨,竭誠為各(ge)界人士服務。